換種方式看待早餐這件“小事”(圖)



2013年,住在倫敦的邁克爾為愛人做瞭一份特別的早餐,並分享到瞭自己的社交網絡賬號上。這是一份完全對稱的早餐,收獲瞭很多網友的贊。從此,邁克爾每天早上都為愛人做一份精致的早餐,完全對稱,絕不重復,七點準時上傳。

英國著名廚師傑米·奧利弗給邁克爾的早餐圖片點贊。至此,邁克爾的賬號有瞭近70萬關註者,每張照片都能獲得將近兩萬個點贊。

接下來,有瞭這本邁克爾出版的《完美對稱早餐》。這本書已經在英國、美國等地出版,既是一本烹飪指南,也是一本精美的時尚生活讀物。書中以食譜的形式介紹瞭幾十種日常易操作的早餐,分地域介紹這些早餐的文化背景,還配有邁克爾自己制作、拍攝的完美對稱的精美圖片,令人饑腸轆轆的同時也鼓舞人心,讓人換一種方式來看待早餐這件“小事”。

在世界的某個地方,一定有人正在吃早餐

愛情總會讓人犯傻,當初以愛為名所做的事過後往往令自己羞愧不安,但是,那些為愛而生的行為卻從此在世上留下瞭最美的痕跡。這本書或許就是其中之一。

最初將早餐擺成對稱形狀並拍照記錄下來之時,麵包成型機我完全沒有想到這一舉動會產生什麼影響,也沒有想到我會從中收獲什麼。甚至三年後,面對將其總結成書的機遇,我依然甚感惶恐。

我從心底裡認為,這件事的重點並不在於食物,也不在於我全職工作於博物館之餘還花費大量時間創造出這600多張圖片裡的美食,甚至也不關乎承諾或責任。它隻是代表著與愛人在一起的金色時光。

食物之所以對我們如此重要,是因為它定義著每個人,反映著我們的喜好,同時還代表著一種群體認同感

寫作的過程中,我也認識到瞭一些其他事情。

首先,我發現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。或許我們之前有不同的歷史因緣,有各異的體態特征,但很多人都會激動而真誠地向我展示他們如何做出自己喜愛的美食,偶爾也讓我垂涎不已,有一些人甚至因此交到瞭好朋友。我喜歡各式各樣的人,喜歡結交新朋友,這種感情驅動著我不斷去探索食物、探索人們分享美食的方式。

食物之所以對我們如此重要,是因為它定義著每個人,反映著我們的喜好,同時還代表著一種群體認同感。這也是寫一本食譜的挑戰所在,不僅僅要會集優質食譜,還要避免觸犯部分人的忌諱。希望這本書裡的內容沒有踩到海苔卷成型機雷區。

有些食譜有著通用做法,有些則各有不同。因此在成書的過程中我學到的一點就是:早餐的形式沒有定義或標準。這裡我想引用世界頂尖食品研究專傢馬西莫·蒙塔納裡的一句話:“你所說的早餐僅僅是你知道的早餐。”然而我還是幾乎每天都會收到這樣的評論:“這根本不算早餐。”

我每天發佈的早餐會在社交網絡上得到很多評論,說實話,上述這種評論最讓我感到困擾。並不是因為這些評論者說錯瞭,也不是因為我對他們的看法有何意見,而是對這種故步自封的想法感到遺憾。

作為一個蘇格蘭人、上班族、英中混血,我覺得自己比較有資格向大眾發問:什麼是傳統?更重要的是,為什麼我要讓傳統來指導我自己的生活?

我自己也一直生活在根深蒂固的傳統之中,但是我始終相信跳出傳統才有樂趣,不循常規才會創造新意。大多數傳統都不是全球共有的,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接納別人的傳統。這就是我想通過本書所傳達的理念。

我們的飲食習慣來源於各自的歷史文化,這也就解釋瞭為什麼正宗的印度美食會偏辣,為什麼中國人會喜歡喝茶。這些傳統習慣是在歷史長河中一點一滴構建起來的,而如今它們正接受著全球化的沖擊。通過網絡,我能看到與英國有8個小時時差的中國香港人正在吃早餐,但這種事對我父母來說相當奇幻,對先輩更是不可思議。

本書各章節食譜大致根據時區劃分,從我的傢倫敦,一路向西環繞全球,因此第一章的內容包含英國、葡萄牙、摩洛哥和尼日利亞的食譜。從北極到南極,在這一條細細的本初子午線上,不同大洲、不同種族、不同季節的數百萬人在同一時刻起床享用早餐。

雖然或許早餐對他們各有著不同意義,但我想將這些食譜會集起來,用一種有理可循又不會引起爭端的方式。

作為一個蘇格蘭人、上班族、英中混血,我覺得自己比較有資格向大眾發問:什麼是傳統?更重要的是,為什麼我要讓傳統來指導我自己的生活?當然,你也並非必須得是混血才能做出這樣的考問。自兒時起,我的一日三餐就同時混雜著各國風味。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,我想許多傢庭都會有這種體驗。

或許對大傢來說,要做出這種早餐有些難,5點起床是有點早,但我希望大傢意識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

我學會瞭不要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。如果你不喜歡吃早餐,我也不會勉強,更不會向你灌輸早餐的營養健康之道。如果你根本不喜歡跟伴侶吃同樣的早餐,那就不用吃一樣的!不喜歡喝茶?雖說有點遺憾,不過完全沒關系!

我希望我的早餐能給你帶來靈感,而不是讓你更加沮喪。之所以每天為愛人做早餐,是因為我們每天能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隻有早上。或許對大傢來說,要做出這種早餐有些難,5點起床是有點早,但我希望大傢意識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早餐可以成為與愛人相處的珍貴烘焙設備時光,對我來說,正是這些早餐讓每日清晨都如此意義非凡。

本書中的食譜大多依照其起源地的口味制作,算是比較正宗。我媽媽過去常說:文化遷移的難度堪比搬動仙人掌,而追求完美更是成事之敵。她的教誨讓我明白,你不可能取悅每一個人,也不必這樣做。

我曾在北京的快餐店見過有些人拿筷子吃薯條,也曾在倫敦的史密斯菲爾德區的餐廳吃過瑪德琳蛋糕,比所有法國餐廳做得都好。這麼多食譜從久遠的中世紀流傳至今,早已穿上瞭現代的外衣,變成瞭更適合在社交網絡上分享的模樣。




食物是文化的入口,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城墻。人們不該太執著於贊頌正宗口味,但說實話這真是太難瞭。來自緬甸甚至是某個無主權國傢的一個食譜,怎麼就能反映出該國的復雜性、人民習慣或是歷史故事呢?不可能的。不過我還是想做出來試一試。

最終,回到主題,我們又說到瞭愛。從邂逅的第一天起,我的愛就從未隨時間流逝過,反而日日增長。我們保持著對食物、對旅行的熱愛,享受著彼此之間的陪伴。盡管我還等著有朝一日對方也能早起為我做早餐,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,我不會停歇。如我所說,這一切都是為瞭愛。

圖文選自浦睿文化出品《完美對稱早餐》

(本文有刪節)



(原標題:換種方式看待早餐這件“小事”(圖))



本文來源:天津網-城市快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arrow
arrow

    zhf577dx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